从政,须读懂一个“犟”字
从政,须读懂一个“犟”字
2018年09月06日 09:06:33
来源:
浙江党建网
作者:
余姚市纪委监委 江斌
“犟”字,上下结构,部首为牛,既有强硬不屈之褒意,也有倔犟固执之贬义。《天下粮田》中,大才槃槃的杜霄,先“犟”于为百姓慷慨赴死,后“犟”于为银子剑走偏锋。杜霄之“犟”告诉人们:从政须读懂一个“犟”字。
一代名臣王阳明,一生“犟”于体恤百姓、恪尽职守、廉洁奉公。在江西平乱之时,不劳民力、不取民才、不重累商人。为避免各种费用摊派到老百姓头上,给地区带来新的灾难,就向上直言“若复加以大兵,民将何以堪命”。阳明之“犟”,实可谓“致权有道、利民善政”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“犟”,他“犟”于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,“犟”于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,“犟”于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。在兰考治理“三害”时,他见到沙丘要“栽树”,见到涝洼要“种蒲”,见到碱地要“变青”。如此“顺犟”,得民心、顺民意。
然而,在坚持“露头就打”“伸手必捉”的反“四风”高压态势下,仍有一些干部铤而走险,甘愿做不收手、不收敛的“犟汉”。比如顶着“风口”琢磨“歪点子”“钻空子”,比如对着规章充耳不闻“耍大刀”“抽老千”。从2018年前4个月的统计情况看,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14012件,处理人数19900人。从曝光案例和数据来分析,这些不识时务者一个共同的个性就是“反犟”。比如“犟”着公款旅游,公车私用;“犟”着违规宴请,违规公款吃喝;“犟”着收受礼卡,违规发放津补贴……此“犟”恰如杜霄为银子剑走偏锋,最终结局必然是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”。
“顺犟”正,“反犟”倒。公然与“八项规定”为敌,频频触碰纪律红线的少数党员干部,说到底就想“点权为金”,变着法子捞好处。这种不识时务、不识大体,有禁不止、有令不行,有权任性、恣意妄为的干部,最终会输在“反犟”上。正如某地一位原党组书记、局长忏悔:“我的蜕变,就因‘反犟’。伴随着地位提高的虚荣心、价值观的错位、不被发现的侥幸,看似不知不觉,其实越陷越深……”“犟”是一种性格,也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取舍。是“犟”于为民服务,还是“犟”于为己谋利,党员干部心里有杆秤,群众眼里有一把尺。
鲁迅有一句名言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。从政为官,理当“犟”为孺子牛,常于“修己以敬”“修己以安人”“修己以安百姓”,不为权所困,不被权而“圈”,不为权所害,不被权而“污”。“顺犟”者,善念发而知之,而充之;“反犟”者,恶念发而知之,必遏之。作为人民的公仆,尤其是有权者,切忌有权任性、心存侥幸,倘若与“八项规定”为敌,最终害人害己,得不偿失。
责任编辑:
史健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