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便说一下“虎”字的下半部,小篆是“人”,正楷怎么成了“几”?孔夫子也曾对此发表过意见,认为是“人”。他说:“(人)谓人之股脚也。虎之股脚似人。”《篇海》云:“虎足象人,故从人。从几,误。”这里说的“误”,是指经过“隶变”,字形产生了“讹误”。
“虎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
“虎”对中国文化有很大影响,就拿成语来说,诸如“虎踞龙盘”“虎步龙行”等带“虎”字的不下二百条;文学作品如《武松打虎》,那可是百读(听)不厌的;明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唐寅,他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时,故“名寅,字伯虎”,这事是童叟皆知的;因“吴王葬(姑苏)阊门外,金玉精上浮为白虎”而得名的“虎丘”,凡旅游者都是爱去的……
老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。生下个虎头虎脑的男孩,就叫他“小虎”,甚至虎年生的女孩,也有不少叫“虎妞”的。历史上有位李虎,只因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,所以唐朝必须避讳“虎”字。这一来可麻烦了:隋朝有一地名“虎州”,于是改成“武州”。
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朝以玉制成的便器名叫“虎子”,此后泛指尿壶为“虎子”。一到李唐,这个称呼立即废止,改叫“马子”,与之相似的便桶,也就叫它“马桶”了。
何为“虎口”
最后再说一下“虎口”,它有两义。一是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,如“羊入虎口”;另一义是指人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。这个部位为什么叫“虎口”呢?因老虎力大,于是借用“虎口”一词,表示手的这个部位使得上劲,握得牢固。
行文至此,已觉得再没啥可说,于是马马虎虎收场。
【来自:语文出版社图书《趣说汉字》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