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莲是“水果之王”,也是“最臭水果”。
1
在东南亚,人们把榴莲的刺壳比作刺猬,把榴莲的气味比作大象。
泰国民谣唱道:“榴莲出,沙笼脱”,意思是姑娘们宁愿卖淫也不愿卖掉榴莲。
在东南亚以外的地区,人们把榴莲的气味比作臭袜子、腐烂洋葱、松节油、氨水或臭鸡蛋。
榴莲的气味到底是怎样的呢?
这得从榴莲的成分说起。
一项研究分析了榴莲气味中的50种化学成分,包括酯类、酮类、烃类、酸类、醛类、醇类及含硫化合物,其中乙硫氨酸乙酯和3-羟基-4,5-二甲基-2(5H)呋喃酮被认为对总体气味贡献最大。
这两种物质在榴莲中的含量非常高,每千克可达几十毫克。
前者具有炒洋葱的强烈气味,后者是一种天然香料,具有类似甘草、黄油或爆米花的香味。
不过,这两种物质并不是榴莲特有的成分,而是广泛存在于其他食物当中,如咖啡、牛奶、奶酪、番茄、大蒜和洋葱等。
它们之所以在榴莲中特别突出,是因为浓度足够高。
榴莲还含有硫化氢、乙硫醇等恶臭气体,以及多种易挥发的酯类化合物,正是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榴莲独有的气味。
2
为什么有人觉得它臭不可当,有人又觉得它香不可言呢?这主要跟基因有关。
佛罗里达大学感官研究所主任哈维尔·帕加尼尼(Javier Pérez)指出,嗅觉感受器由基因编码,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存在差异性,从而导致了个体嗅觉上的差异。
“我们对气味的反应受到基因的影响,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气味的喜好不同的原因。”他说。
比如,OR7D4是一个嗅觉受体基因家族,负责检测雄二烯酮等类固醇的气味。
这种物质不仅存在于尿液和汗液中,还是许多食品香气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一项针对332名马来西亚人的研究发现,拥有T型OR7D4基因的人更可能喜欢榴莲的气味。
另一项涉及318名受访者的研究则发现,拥有G型OR7D4基因的人更不喜欢榴莲的气味。
这意味着,一个人是否喜欢榴莲的气味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展开全文
3
除了基因,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“文化影响我们如何感知气味,而我们如何感知气味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行为。”帕加尼尼说。
比如,在东南亚文化中,榴莲被视为一种美味的食物,而在西方文化中,它通常被视为一种令人不快的物质。
因此,在东南亚长大的儿童从小就习惯了榴莲的气味,而在西方长大的儿童则没有这样的机会。
饮食习惯也会影响人们对榴莲的接受程度。
一项研究表明,经常吃榴莲的人会更喜欢榴莲的气味。
这是因为反复接触某种气味会提高我们对它的接受度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暴露效应”或“习惯化”。
“如果你经常吃榴莲,你的大脑就会将榴莲的气味与愉悦的感觉联系起来,从而更喜欢它。”帕加尼尼解释道。
4
尽管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榴莲的气味,但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——改变气味混合物的比例。
在一项实验中,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榴莲气味混合物。
第一种混合物中含有较高比例的硫化合物,这是榴莲气味中最具争议的部分;第二种混合物中则含有较高比例的酯类化合物,它们通常闻起来更令人愉悦。
结果显示,参与者对第二种混合物的接受度更高。
这表明通过调整气味混合物的比例,可以提高人们对榴莲的接受度。
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气味混合物来操纵人们对气味的感知。”帕加尼尼说。
不过,这种方法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,尚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。
而且即使能够成功,也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,榴莲的气味是无法忍受的。
“每个人的鼻子都不一样,所以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所有人喜欢榴莲。”帕加尼尼说。
#百家快评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