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闲着没事,翻出来一台落灰的XBOX360,是好多年前买的了,一直扔在角落里。想着能不能折腾折腾,让它焕发第二春。以前就听说过什么自制系统,能玩硬盘游戏,还能装模拟器啥的,听着就挺带劲。于是乎,我就开始了我的XBOX360自制系统实践之旅。
准备阶段,摸索前进
第一件事儿,肯定是上网查资料。现在的教程可比以前多多了,也详细了不少。看来看去,发现现在有个叫RGH3.0的技术,好像挺流行的,说是不需要额外装那种脉冲芯片了,直接在主板上动点小手术就行,听起来好像简单点?不管了,就决定是你了!
然后就是准备家伙事儿:
一台XBOX360主机(我的是Slim版,俗称S版)
拆机工具一套,主要是那种T8、T10的梅花螺丝刀,还有撬棒啥的。
电烙铁、焊锡丝、助焊剂,还有几根细细的导线。这个对我这种手残党来说,挑战最大。
一台台式电脑,这个好像是必须的,笔记本有些据说兼容性不行。
一个NAND编程器,我买了个便宜的JR Programmer的仿制品,能用就行。
东西都备齐了,心里还是有点打鼓,生怕一不小心给机器整报废了。不过不试试怎么知道?开干!
动手实践,步步惊心
第一步:拆机。
这个过程还算顺利,网上教程很多,照着一步步来。S版的外壳卡扣还挺多,得小心翼翼地撬,生怕弄断了。拆开之后,里面灰尘还真不少,顺手拿个小刷子给它清理了一下。
第二步:读取NAND。
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!相当于给主机的“操作系统”做个备份,万一后面搞砸了,还有后悔药吃。把编程器按照教程指示,用夹子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主板上对应的NAND触点。我选了焊接,因为感觉夹子不太稳。然后打开电脑上的J-Runner软件,选择对应的参数,开始读取。这个过程有点慢,大概得十几二十分钟。为了保险起见,我连续读取了两次,然后用软件对比了一下,确认两次读取出来的数据完全一致,这才放心。
第三步:焊接RGH3需要的跳线。
根据RGH3的教程,需要在主板上找到几个特定的点,用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。这几个点都特别小,我对着放大镜,手抖了好几次,焊点歪歪扭扭的,自己看着都嫌弃。不过用万用表测了一下,总算是导通了,阿弥陀佛。
第四步:写入ECC文件。
焊接好之后,再次连接编程器,通过J-Runner软件,向主板NAND里写入一个叫ECC的文件。这个文件是启动自制系统的引导文件。
第五步:开机获取CPU KEY。
这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!把主机简单组装一下,接上电源和视频线。深吸一口气,按下开机键。如果一切顺利,屏幕上会出现一个蓝色的界面,这就是XeLL Reloaded。屏幕上会显示一大堆信息,最重要的就是那个CPU KEY!赶紧拿手机拍照记录下来,一字不差地抄到电脑上。这个CPU KEY是每台机器唯一的,后面制作完整的自制固件要用。
我第一次开机还没成功,黑屏。检查了半天,发现有个焊点虚焊了,重新补焊了一下,这才顺利进入XeLL。当时那个激动!
第六步:创建并刷写自制固件。
有了CPU KEY和之前备份的NAND dump,就可以在J-Runner软件里生成最终的自制固件了。选择好对应的参数,把CPU KEY填进去,软件就会自动帮你做生成完毕后,再次连接编程器,把这个完整的自制固件刷回主机的NAND。这个过程也需要点时间。
大功告成,享受成果
一步:组装与测试。
固件刷写完毕,就可以把主机彻底组装回去了。接上硬盘,开机!当看到酷炫的自制系统开机动画(我装的是Aurora界面)时,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。成功了!
进入系统后,界面比原来官方的清爽多了,功能也强大了不少。我赶紧拷了几个以前买的正版盘的游戏到硬盘里,以后再也不用听光驱那烦人的读盘声了。还试着装了个街机模拟器,玩了几把《恐龙快打》,满满的童年回忆!
整个过程下来,虽然中间出了点小波折,特别是焊接那块儿,搞得我满头大汗,但最终成功运行自制系统的那一刻,成就感还是满满的。现在这台老XBOX360又成了客厅里的一员猛将,没事儿的时候搓几把游戏,感觉真不错。如果你也有一台在角落吃灰的XBOX360,动手能力也还行的话,不妨也来试试,折腾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!